金年会的篮球舞台上,一切都在变化,但对篮球的热爱却始终如一。“你很喜欢篮球吗?”“如果可以,我愿意一辈子打篮球。”七年前,21岁的陈洋在杭州师范大学体育馆角落,手指的骨裂还在隐隐作痛,却依然坚持打完全场。那时,他在SCBA联赛中咬牙坚持,汗水与冷汗交织,浸透了他的球衣。七年后的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赛上,上城队以104∶74击败拱墅队,陈洋砍下31分,成为场上焦点。下场时,他的3岁儿子跳进怀里,喊着“爸爸真棒”,伴随着一个香吻。他脸上的笑容,透着七年前的坚定与热情。
从“小鲜肉”到“陈老师”,篮球信仰始终未变。陈洋,1997年出生,身高1米89,阳光笑容让人眼前一亮,但他内心却蕴藏着18年的篮球情结。初一那年,他第一次接触篮球,犹如中魔,就算脚踝扭伤、手指骨折也不曾放弃。即使医生叮嘱他要静养,他依旧偷偷溜去球场:“我就是闲不住,想摸球。”2015年,他带领队伍赢得浙江省大学篮球联赛冠军,并多次荣获省内多项奖项,背后是数不尽的努力与汗水。大学时期,他曾因急于表现而焦虑,直到球队教练的点醒,让他明白:“篮球不是一个人的秀。”如今当被问及是否想打破个人记录时,他毫不犹豫地说:“球队胜利是第一位的,个人得分不重要。”这一路的成长,让他从渴望表现的少年,蜕变为懂得团队的重要性的核心球员。
现在的陈洋是杭州市采荷中学的“陈老师”。执教七年,高紫涵等学生仍记得他常提到“训练时流的每一滴汗都叫进步”。无论是在球场,还是学校,他都将对篮球的执着传承下去。从“受伤硬汉”到“篮球奶爸”,他的热爱在世代之间不断传承。七年前,当陈洋提到篮球时,他的眼睛会发光;至今,他的手臂上多了几道浅浅的疤痕,那是陪学生练球时留下的印记。更柔和的变化则体现在赛后的场地上,3岁的儿子奶声奶气地说着:“小篮球我能拍50个。”他蹲下与孩子击掌,仿佛当年教练教导他的样子:“慢慢来。”他心里明白,参加这样的大型比赛,希望儿子看到自己在场上的样子,与自己小时候的梦想,形成了传承。
正如七年前他的父母支持他追求梦想,如今,他正把这份支持转化为对儿子的篮球启蒙。场边的学生们欢呼着“陈老师好棒”,场下儿子在数着“1、2、3……”拍打篮球。对篮球的热爱,已在他身上形成了一场跨代际的接力。这份关于“一辈子打篮球”的承诺,他正在不断延续,让金年会的精神在师生之间生根发芽。